花山區(qū)有位奶奶做的棉拖鞋,一針一線密密縫,暖和緊實質(zhì)量好,還只送不賣。這位奶奶叫李廣英,78歲了,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,自2004年起,她義務(wù)為馬鞍山敬老院、福利院的老人縫制了6000多雙棉拖鞋。天氣漸漸轉(zhuǎn)涼,她的愛心又在起航了。
“做鞋關(guān)鍵是心思,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才耐穿”
10月12日早上4點多,家住寧蕪村的李廣英奶奶就起床了,她細心地將做好的棉拖鞋一雙雙捆好,大紅的、黑的、藏藍的、條紋的、花的,大小碼穿插裝入四個大麻袋,忙活完了,她又出門遛了一會彎,7點多就趕上車去往和縣西埠鎮(zhèn)和香泉鎮(zhèn)的敬老院。
李廣英個子不高,頭發(fā)已經(jīng)全白,愛說愛笑,笑起來眼睛亮晶晶的有光。到了西埠鎮(zhèn)敬老院,院長杜仁友站在大門口迎接,她搶著把鞋從后備箱卸下來,“院長好,給老兄弟姊妹們一點小小的心意?!?/p>
“我們這兒經(jīng)常有愛心人士來探望,送吃的喝的什么都有,就是沒人來送過自己縫制的鞋子,謝謝您老人家!”杜院長緊緊握住她的手。
很快,敬老院的老人們聚集在一起,李廣英挨個分發(fā)著棉拖鞋。她做的棉拖鞋,鞋底是一厘米厚的泡沫底,棉墊用四五層布縫制,每雙鞋摸著都很厚實,一針一線均勻飽滿。70多歲的老人林廣華是個內(nèi)行,他舉著棉拖鞋直夸,“李大姐針線功夫可真好,針腳又細密又扎實,底子、料子都好?!薄澳銈兿矚g,我就高興!”李奶奶樂呵呵地說。
“老姐姐辛苦啦!”香泉鎮(zhèn)敬老院老人孫基珠高興得有些哽咽,他現(xiàn)場換下了一年穿到頭的薄薄的解放鞋,穿上了暖和漂亮的藍色棉拖鞋。他想當面感謝她卻沒找到人,原來,趁著大家在排隊領(lǐng)鞋,李廣英悄悄地離開了。
別看小小一雙棉拖鞋,做起來費時費力。李廣英5月份就開始到處買材料做鞋,鞋底、針線、布料,受疫情影響不好買布料,她把自己壓箱底的大紅襖子剪碎了,就是她六年前榮獲“中國好人”時分發(fā)的一件衣服,“做鞋關(guān)鍵是心思,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才耐穿,不是自夸,我這個鞋子磨不破,有的穿?!?/p>
“還要做下去,爭取讓全市敬老院老人每人一雙”
“棉鞋奶奶”李廣英奶奶退休前曾經(jīng)在滬皖色織廠、裝飾公司工作過,跟著做裁縫的母親學了一手制鞋的好手藝。她的愛心棉拖鞋事業(yè),始于2004年。閑暇之余,她總想為幫助弱勢群體做點事情。思來想去,決定給市敬老院、福利院的老人們縫制棉拖鞋,“老年人身體都不好,寒從腳生,天冷了做雙好鞋給他們暖和一點?!?/p>
說干就干,當年她就從微薄的退休金里拿出相當一部分錢,買來鞋底、棉布、針線等原料,一針一線地在重陽節(jié)前趕出了61雙棉拖鞋。懷著忐忑的心情,她拿著縫制的棉拖鞋敲開霍里鎮(zhèn)敬老院的門。工作人員得知緣由都特別感動,看著老人們喜氣洋洋地換上新鞋,李廣英覺得自己的辛苦沒白費,她一定要為全市每位敬老院、福利院老人每人縫制一雙。
行善易,守善難。為了一句承諾,李廣英的愛心棉拖鞋一做就是17年,無論寒暑、從不間斷。
一碗米粥、一點咸菜,還有兒子們有時候從食堂打回來的飯菜,李廣英自己的花銷幾乎為零。但她省吃儉用,買制鞋材料和布料等卻毫不吝嗇,“鞋底現(xiàn)在漲了1塊錢,繡針漲了4塊錢,剪刀針線都要更新,這些都必須要買?!崩顝V英說,她用壞了13雙剪刀和1000多根鋼針,為了讓做出來的鞋質(zhì)量更好,她用拾破爛換來的錢買耐磨的舊衣,層層納入鞋面鞋底。
近6000雙鞋,近6000個人收到了李廣英的溫暖。今年上半年,她為中加彝族愛心班的貧困學子們制鞋,聽到一聲聲親切的“奶奶好!”她高興得合不攏嘴。
“年紀大了,眼睛花了腰也痛,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再做了,可是這樁事情放不下來,還有好些人需要?!崩顝V英說,她經(jīng)常在孩子們來看望時把做了一半的鞋子藏起來,走了再繼續(xù)做。把溫暖送給他人,這就是她的任務(wù)和心愿,也是她快樂的源泉。
文/圖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閆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