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春天,我們再出發(fā)!根據統(tǒng)一部署,全市新聞戰(zhàn)線開展2023年度“新春走基層”主題采訪活動,自1月6日至2月5日,一個月的時間里,馬鞍山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們走鄉(xiāng)村、進廠房、訪社區(qū)、入農家,用筆頭書寫奮進故事,用鏡頭記錄動人瞬間。
行進在“新春走基層”的路上,記者們從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里、溫暖人心的鏡頭里、緊張工作的畫面里,與群眾一同品嘗著生活的美好,一同籌劃著新年新愿景,一同被奮進故事感懷激勵,一同行走在追夢之旅。踐行“四力”,記者們走“新”更走“心”!
走基層的過程中,記者們看到了啥,感受如何?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心得。
用心去聽去看去感受 用筆去記去寫去見證
記者 吳衡
“哪有什么超級英雄,只不過是平凡的人換上了一身衣服,挺身而出而已。”這句話是我這次參加“新春走基層”活動最深的感受,只有真正走入基層,去看過窗口加班加點一心為民的工作人員,去看過除夕夜站在冷風里值守的消防員,去看過捧著一碗泡面過春節(jié)的120急救醫(yī)生,才能明白“歲月靜好”和“負重前行”的真正含義。
當萬家歡度春節(jié)時,總有一群人用泡面代替年夜飯、用救援任務代替家人團聚、用堅守崗位代替回家過年,而他們在生活中也只是一個個普通人。春節(jié)前采訪稅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的時候,曾聽到她說:“今天下班就可以回家過年啦,雖然還要趕幾個小時的火車,但是想到可以回家過年就非常興奮。”在除夕夜和消防隊隊長聊天的時候會感受到他們如此堅定的信念——“我都好多次除夕執(zhí)勤了,已經習慣了,每次過年過節(jié)反而是我們最需要打起精神、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安全的時候?!币恢睕_鋒在與生命賽跑的道路上“生死時速”的120急救人員,也會在結束 24 小時的值班后松下一口氣,給家人打個視頻電話——“回去等我好好睡一覺,然后晚上帶你和兒子去超市逛逛買點零食、置辦點年貨?!?/p>
腳沾泥土才能收獲真情,最真實的細節(jié)才是最打動人的畫面,讓這些“凡人英雄”們的故事進入大眾視野,讓大家知道英雄可能就在身邊,我覺得這正是我們新聞記者“新春走基層”的意義所在。好的新聞不是坐在辦公室“敲”出來的,只有走進各行各業(yè),走到老百姓中間,去看去聽去感受,才能寫出貼近生活、貼近群眾、貼近實際的稿件。
把握“新”的本質 挖掘“聞”的潛力
記者 任德玲
如何避免讓“新春走基層”成“四季歌”?我想,要通過筆端的文字將受眾“帶”進現場。那么,新聞特寫自然成為當仁不讓的“體裁擔當”。
1 月 15 日,馬鞍山迎來了 2023年的第一場雪。往年似乎平常,但對于今年“未陽”“陽康”的老人們來說,或是不小的“挑戰(zhàn)”。一大早,我便來到了市志愿服務中心的“共享藥箱”值守點,跟隨志愿者們上門為高齡老人送醫(yī)療物資、開展消殺工作、打掃室內衛(wèi)生,見證這個寒冬中溫暖這座城的一顆顆火熱的心、一個個如春的場景。采寫的過程中,我努力將功夫下在寫作之前,細心觀察、深入交流,把現場生動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腦海里,再“流”到筆尖下。
隨后,《我們志愿者只要代號,不需要名字》一稿推出。在銀裝素裹映襯下,從分外明亮的志愿服務中心,到溫馨忙碌的志愿服務現場,再到疲憊卻堅定的志愿者背影,我努力嘗試在一個個感人的場景中將故事推向高潮,讓受眾如臨其境、如聞其聲、如見其人。
新聞特寫又怎能少了春節(jié)堅守崗位的工作者?我先后在大年三十、年初一,深入基層一線,采訪志愿者、醫(yī)護人員,努力寓事、理、情、景于一體,先后采寫了《不能讓病人失望回家》《志愿服務不打烊》等稿件。稿件一經發(fā)出受到廣泛關注,并被人民日報客戶端等中央媒體轉載。力求把握“新”的本質,努力挖掘“聞”的潛力,不斷在“特”字上下功夫,在“寫”字上做文章……我將一直在路上。
微鏡頭下,看到升騰的“煙火氣”
記者 張令琪
2023 年初的“新春走基層”,恰是國家進入疫情防控新階段時期,基層的人和事都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發(fā)生著細微的變化。而作為記者,有幸在基層走訪中,親歷這樣的變化,用自己的筆和鏡頭,去記錄這些,用鍵盤敲出的文字,將時代與命運的交響曲奏響。
這一次,我們不僅聚焦退捕漁民創(chuàng)業(yè)的經濟收入,也關心著他們精神世界的健康發(fā)展;這一次,我們走近基層醫(yī)生,不僅了解了疫情防控新階段工作重心的轉變,也感受著國家防疫三年所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;這一次,我們在濃濃年味里收獲“煙火氣”,感受城市萬象更新的喜悅……
“新春走基層”,練的是筆觸,走的是真心。來到基層,抓活魚、跑現場,與采訪對象一起工作,用眼睛收集細節(jié),在交談中了解初心。在《生意蒸蒸日上 生活有滋有味 上岸漁民贈送雨山區(qū)新年賀卡》一稿的采寫過程中,我在一張張渴求知識又憨厚淳樸的笑臉背后,看到的是他們追求幸福的堅定腳步;在《做居民們的“健康衛(wèi)士”——記采石街道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全科醫(yī)生王芳芳》一稿的采寫過程中,我感受到了一顆面對苦痛與訴求而堅毅勇敢的心;在《你看,流動的“年味”——新春限定版“公交彩車”上路賀春》和《讓非遺剪紙剪出“花”樣傳遞年味》稿件的采寫過程中,我在濃濃的年味里感受著城市逐漸復蘇的“煙火氣”,又被人們對未來美好希冀的熱情所感染。
“新春走基層”雖然短暫,但年年走、年年新,正是通過一年又一年的走訪,我們在微鏡頭下,體悟百態(tài),感受變遷,謳歌時代。
腳踩泥土體悟民生 深入現場收獲感動
記者 余萍
一年一度的“新春走基層”又如約而至,寫什么呢?在摸排線索之初,我其實是迷茫的。我自認為對“責任田”范圍內的新聞做到了及時報道,暫時并沒有什么“新”內容可寫。但待沉下去后,故地重“游”的我卻有了新的收獲和感動。
體育運動學校是全市培養(yǎng)和輸送優(yōu)秀體育人才的搖籃,1月14日,當我走進這里,摔跤館內的火熱氣氛與室外的嚴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“摔跤隊的訓練條件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硬件上去了,軟實力自然也應該再上一個臺階!”在與教練員徐猛的對話中,我理解了新校區(qū)建設的意義,感受到了體育人的壓力與動力??粗?4歲少年劉承凱全神貫注的神情和額頭流淌的汗水,我明白了第十五屆省運會上,我市代表團奪得100 枚金牌、89 枚銀牌、104 枚銅牌的艱辛與不易?!昂顾c夢想做伴”,帶著滿滿的感動,我記錄下了摔跤隊冬訓現場的見聞。
同樣,再次走進已到過很多次的慈湖河體育公園,新啟用的智能化設施讓人眼前一亮,在此鍛煉的市民儼然“好客的主人”,熱情地拉著我體驗陪跑墻的神奇。乍一看,花雨廣場還是那個廣場,但認真打掃的保潔員、姹紫嫣紅的花境、潔凈如新的座椅以及曬太陽、聊天、織毛衣的市民,都無聲地展示著“城市客廳”的建設成效。大年初五,本來只是赴與省人大代表陶海玉“兩會歸來話落實”的約訪,卻“無意”見證了社區(qū)工作者守護居民幸福年的堅守……
不到園林,怎知春色如許?通過再次俯下身、沉下心的報道實踐,我在新聞現場收獲了更多感動,也更加堅信腳踩泥土才能感悟民生。2023年,我將繼續(xù)深入基層、深入一線,深入群眾、深入實際,踐行“四力”,采寫更多沾泥土、帶露珠、冒熱氣的新聞作品。
懷揣光榮夢想 記錄城市之光
記者 高瑩
對于記者而言,“新春走基層”是每年的必修課,如何寫出好的新聞報道,貼近基層、接地氣是最基本的要求。臨近春節(jié),我開始“向基層出發(fā)”。
1 月 15 日北方小年夜,馬鞍山初雪后的夜晚,我從市區(qū)驅車前往被眾多小馬市民在社交平臺上熱烈討論的長江不夜城?,F在依然清晰記得,那夜寒風刺骨,我穿著羽絨服,沒戴手套和圍巾,在寒風下凍得瑟瑟發(fā)抖,凍僵的手吃力地拍攝著各類表演,記錄著采訪素材。但是看著火紅的福字、喜慶的春聯(lián)在志愿者的揮毫潑墨中一張張制作而成,似如火紅的鐵花在零下的冬夜綻放,熱氣騰騰的萬人團圓宴熱鬧開席,身穿漢唐服飾拍照打卡的游客歡聲笑語,我的心一下子“火熱”了起來。
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。采訪中,透過大家一張張燦爛幸福的笑臉,我感受到了城市的“煙火氣”,觸摸到了馬鞍山文旅業(yè)發(fā)展的強勁脈搏。
基層是“第一現場”,最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往往發(fā)生在基層。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,要腳下有泥土、心中有夢想、眼里有光芒,跟隨“新春走基層”活動,我感受人間煙火,獲取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。
風雪里走街串巷 觸摸“城市溫度”
記者 劉小慶
當記者 15 年了,也不知從何時起,突然就戀上了“煙火氣”,尤其是過年時。今年的“新春走基層”,我將鏡頭對準忙年的非遺傳承人、守護“煙火氣”的交警、火熱的交通一線等等,風雪里走街串巷,觸摸寒冬中的“城市體溫”。
2023 年的春運,注定不一樣,新冠病毒實行乙類乙管后的第一個春運,會是啥樣?春運首日,我探訪了馬鞍山汽車客運站、高鐵馬鞍山東站、高速出入口等各大交通一線,記錄了第一班客車迎著朝陽發(fā)車,感受新希望。在高鐵出站口,迎接第一批回家過年的返鄉(xiāng)人,感受他們的欣喜??土鞯拿黠@回升,傳遞著活力,也讓我們安全感滿滿。
萬家燈火的美好圖景中,總有人在為你我守候。從馬鞍山汽車客運站副站長孫健到鐵路值班員吳夢然,再到“幕后指揮”交警秦濤,用筆和鏡頭記錄下他們風雪中堅守崗位,守護大家的回家路,讓我們感受到了堅守的力量,收獲了身邊的感動。
田間地頭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,體驗濃濃年俗味。春節(jié)前,和同事一起探訪省級非遺扎彩和大鼓詞《伍子胥過昭關傳說》,看老一輩民間藝術家在祠堂里扎柴龍,聽八旬非遺傳人唱大鼓,過年時的歡快、祥和氛圍撲面而來。期間,采訪遇“阻”,受方言困擾,抓著和縣文化館館長逐字逐句核實采訪內容,最終成稿。
每年走基層,年年有新感。一直堅信,走基層的經歷對我們彌足珍貴,腳下沾有泥土,心中才有真情,體味平凡中的不凡,與大家一起奮進、追夢!
凝聚基層光和暖 感悟百姓喜與樂
記者 季晨辰
加強和創(chuàng)新市域社會治理是新時代的新課題。如何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的“智”與“治”,我認為還得撲到基層捉“活魚”。
1 月 9 日年關將近,我?guī)е婆_和錄音筆赴花山區(qū)新風社區(qū),記錄了“風警巷”為民志愿服務項目。將社區(qū)“兩委”、公安、城管、物業(yè)、駐區(qū)單位、黨員等組成“風警”隊伍日常開展的治理服務,濃縮到一天時間內。跟著社區(qū)黨委班子和民警郭勇的腳步,參加“有事來協(xié)商”民主議事會,謀劃新春活動和新年工作,在新風路走街串巷、慰問困難群眾,以文圖視頻形式講述“風警巷”項目的功能陣地、隊伍配備、服務內涵,創(chuàng)作了《“風警巷”里“風警”忙 繪出幸?!帮L景線”》一稿。1 月 29 日正月剛復工,我又趁熱打鐵,深入花山區(qū)礦內社區(qū),對剛面向居民開放的皖美物業(yè)陣地“梧桐里”進行采訪,在新春茶話會上和居民搬著板凳聊天嘮嗑,了解金梧桐工作法,和物業(yè)黨支部、社區(qū)黨委走遍梧桐雅苑西小區(qū),感受了解全省首批“皖美紅色物業(yè)”示范小區(qū)梧桐雅苑西小區(qū)的蝶變。
在走基層的過程中我有兩點體會,一是社會治理要精準,居民群眾看見問題、遇到難處如何處理,找誰解決,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是最值得關注的;二是治理成效好不好,要百姓說了算,越多群眾了解隊伍陣地、工作機制,就越能參與其中,保持長效?!吧鐓^(qū)要積極探索、大膽改革、順應民意、不斷改進,才能將新時代‘楓橋經驗’與社會治理相結合,有效提升社區(qū)治理現代化水平?!?nbsp;
農家大院“聽”非遺 感受民間文學魅力
記者 胡越
今年的“新春走基層”我去了含山縣清溪鎮(zhèn),感受當地非遺文化的魅力,在省級非遺傳承人時澤雨家中,我見他著一襲長衫,一面大鼓,動情說唱著皖東大鼓詞《伍子胥過昭關傳說》,在鏗鏘的鼓點聲里,我仿佛聽出了一位 84 歲老者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自信與傳承文化的決心。
只有貼近群眾,才能看到鮮活的人生。在和時老交談的過程中,我知曉了,他說唱皖東大鼓詞《伍子胥過昭關傳說》已有 60 多年,老爺子也是當地的“鄉(xiāng)土明星”。他一生酷愛說唱大鼓,自幼拜師學藝,不但能唱還會寫,用皖東大鼓來宣傳含山昭關。他帶領徒弟蔡勝陽、許光鎖等人在全縣城鄉(xiāng)巡回演出《伍子胥過昭關傳說》。2011 年 6 月,經市相關部門申報,時老被認定為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,其代表作皖東大鼓詞《伍子胥過昭關傳說》也被收錄至《中國曲藝志》和《安徽省曲藝志》。
在采訪過程中,我感觸最深的是,當年邁的時澤雨老人換上一襲長衫,手持一條竹根敲鼓,一張快板拍節(jié),唱到精彩處,鼓聲稠密響亮,語速忽快忽慢,肢體動作幅度加大,從他的體態(tài)神情中感受到了他對皖東大鼓的熱愛,這種執(zhí)著精神令人肅然起敬,也激勵我們年輕人像他一樣,干一行愛一行,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工作當中。
讓“走基層”成為一種習慣
年年走基層,歲歲有新事。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,也是我市制造業(yè)倍增攻堅年。為全面展示一江兩岸欣欣向榮、人民群眾安居樂業(yè)的美好景象,馬鞍山日報社全媒體采編人員走進廠礦企業(yè),走進城市鄉(xiāng)村,走進群眾生產生活,品味基層一線的濃濃年味,捕捉溫暖人心的動人鏡頭,感受時代發(fā)展的嶄新氣象,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奮進力量,采寫了一批“沾泥土”、“帶露珠”、“冒熱氣”的精品佳作。
基層是什么?基層就是火熱的社會生活,是新聞工作的源頭活水,是新聞工作者成才的沃土。新春走基層活動,為讀者奉獻了春節(jié)期間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大餐,更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錘煉“四力”的操練場。
昨夜斗回北,今朝歲起東。一年一度的“新春走基層”活動落下帷幕,年復一年的“新聞采寫”卻一直在路上。延續(xù)“新春走基層”的良好開端,新聞采編人員應該進一步轉變作風、改進文風,沉下去“接地氣”,讓走基層采新聞這種方式變成下意識的日常習慣,通過把鏡頭對準基層、聚焦大眾,更加貼近實際、貼近生活、貼近群眾地講好馬鞍山故事。
記者 余萍